多地区小麦重金属积累的比较分析及栽培措施的影响
食品中的金属(类金属)污染是全球重大健康隐患,同时对作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性构成长期威胁。本研究以中国河南省(禹州和济源)及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杰西和卡梅里诺)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地区小麦对重金属的吸收与转运特征,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对比有机(Org)与常规(Conv)栽培模式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土壤污染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济源以铅(Pb)和镉(Cd)为主,禹州以镉(Cd)为主,杰西则以铝(Al)和铜(Cu)为主。河南两地小麦籽粒中铬(Cr)、镍(Ni)和砷(As)的生物富集因子(BAF)显著高于马尔凯地区,表明这些金属更易向籽粒转运积累。分蘖期小麦主动吸收转运锰(Mn)、铝(Al)和镉(Cd),而铅(Pb)、砷(As)和镍(Ni)主要在灌浆期积累,体现了小麦对重金属胁迫的阶段性响应特征。
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年均使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1.29%。铁路周边有机栽培小麦(Org-rial)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升高21.25%,表明铁路污染会促进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转录组分析发现,有机栽培下小麦叶片中有25,10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上调了代谢通路、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相关基因,同时抑制部分重金属转运基因的表达。
本研究证实有机栽培可降低作物重金属积累潜力,为提升食品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实践提供了依据。
服务对象 : 郑州轻工业大学
发表时间: 2025 年 9 月 15 日
发表期刊: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5.118875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