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材料作为微生物电解池析氢反应的高效催化剂:作用机制、方法及展望
氢气(H₂)具有较高的质量能量密度(120-142兆焦/千克),被视为终极能量载体[1],[2],也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氢气燃烧是零碳排放过程,仅产生水蒸气(H₂O)[3]。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氢气来自化石燃料,如通过蒸汽重整和煤气化工艺生产[4],[5],[6],这些过程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CO₂)[3],[7]。此类制氢方式加剧了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违背了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初衷。因此,只有当氢气由可再生能源生产时,其作为清洁、多功能、高效能量载体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8],[9]。
水分解是一种成熟的制氢技术,但传统水分解制氢需要较高的外部能量输入(>1.8伏)[10]。发酵法可利用有机废弃物制氢,但效率较低:理论上生物制氢产量可达12摩尔H₂/摩尔葡萄糖,而暗发酵生物制氢的代谢极限仅为4摩尔H₂/摩尔葡萄糖[11]。酶和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反应特异性和底物兼容性等优势,但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需攻克多项生物学和科学难题[12]。微生物电解池(MECs)是最具前景的未来制氢技术之一,可利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生产氢气(图1)[13],[14],其制氢已在中试规模得到验证[15]。理论上,MECs仅需极低的外部能量输入(>0.2伏)[14],且废水中有机物的生物能可转化为化学能,进一步降低能耗[16]。在MECs中,电活性细菌(EAB)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质子(H⁺)、电子(e⁻)和CO₂,电子通过细胞外电子传递(EET)过程转移至阳极(反应式1);同时,H⁺扩散至阴极并获得电子生成H₂,即析氢反应(HER)(反应式2)[17]。
(1)阳极:有机化合物 + H₂O → CO₂ + e⁻ + H⁺
(2)阴极:2H⁺ + 2e⁻ → H₂
服务对象 :广东工业大学
发表时间: 2023 年 9 月 1 日
发表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