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 的尺寸定制2用于增强钠离子电池中转换阴极性能的纳米颗粒
转换型阴极,以 CuF 为例2,由于与传统插层材料相比,其卓越的理论容量,因此在下一代钠离子电池 (SIB) 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对 CuF 的研究2主要集中在导电基复合材料上,而粒径在电化学性能中的关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索。在此,开发了一种将室温共沉淀与低温热处理相结合的精密工程合成策略来制备 CuF2具有最小团聚的纳米颗粒。通过系统地平衡温度诱导的团聚与脱气驱动的反团聚效应,CuF2纳米颗粒 (CuF2-270) 成功合成了平均尺寸为 89.96 nm 的基因。电化学表征表明 CuF2-270 的初始放电容量为 334.6 mAh g–1在 0.2 C 时,比 CuF 提高了 88.4%2-285(微米级),同时显著降低电荷转移电阻并增强钠离子扩散动力学。然而,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仍然是一个挑战。原位 FTIR 分析在初始充放电循环期间实时跟踪电极表面成分的动态演变。同时,通过 TEM 和 ICP-OES 后循环表征了 Cu 的生成和溶解。这些发现揭示了 CuF 的快速容量衰减2阴极主要由严重的寄生反应诱导的 Cu 溶解和 SEI 膜增厚驱动。本研究为 CuF 的优化提供了见解2钠离子电池中纳米粒子合成和转换型阴极的失效机制。
服务对象 : 贵州大学
发表时间: 2025年5月20日
发表期刊: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nm.5c01667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